学劳模middot树新风middo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108173.html

雪域高原,建功立业——记张海晨

张海晨曾任我院检验科执行主任、党支部书记。年,当得知徐汇区正考察选拔援藏干部,他主动报名,通过考核,作为我院和徐汇卫生代表,成为一名光荣的援藏战士。

刚到日喀则,市里仅休整两晚,他就来到海拔米的古城萨迦,这也是上海援藏五县里驻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喘不过气赶紧吸氧,感觉头痛服散利痛,睡不着就吃思诺思,做好身心两方面准备,才能迎接高原的挑战。

作为萨迦县卫健委副主任、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第一个月,他就走遍萨迦的九乡两镇,考察民生,调研产业,遴选援建项目。萨迦基层医疗之薄弱令人吃惊:医务人员严重不足,过半没有执业资格。知识技能匮乏,很多常见病不会看。场地简陋,设备老化,基层连心电监护都没有,“看病难”问题依然突出。

当地孕产妇保健薄弱,围产期死亡率高,标准化产房成为基建重点。实地选址,设计方案,监督施工,他亲力亲为,用三年时间实现乡镇卫生院产房更新。加上按时产检、预产期前入院、危重及时转院,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降低。

他向管理要效益,对医院体制、评聘、绩效、人才等进行了全面改革。年医院业务增长超20%,门诊3万人次,住院例,手术例(其中三、四级手术25%),平均住院日10天,医院综合实力日喀则地区领先,改革初见成效。

他着力内涵建设提升专科能力。内科ICU、外科腔镜手术、标准化实验室、放射心电远程诊断、医院制剂成为年亮点。医疗水平提高了,不仅“小病不出县”,常规检查、一般手术都能在县内解决,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省了费用。

卫生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他组织萨迦卫生管理干部和医护人员到上海培训进修,以开阔眼界丰富思路,为卫生事业发展打好基础。疫情缘故,很多交流交往停止,可到萨迦访问教学的上海专家人数却为历年之最。

因地广人稀,萨迦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远程医疗可整合资源、按需分配、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利用上海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帮助解决西藏的医疗问题,少花钱、见效快、成效大,成为援建新思路。年5月,医院与我院签约共建远程医疗平台,9月专家团队赴藏培训指导,“医院”落地萨迦。很快,云医院在当地著名唐卡大师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两地多学科会诊,及时手术,综合治疗,让这位因肛周阴囊脓肿导致败血症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今年1月一位脊髓医院转我院手术,4月一位过敏性紫癜藏族女孩进行了远程会诊,当地医院得到了健康指导。

疫情爆发,他接上海援藏联络组紧急通知,结束休假提前1月返藏防疫。到县后他召开专项会议、听取防控汇报、检查医疗流程、进行COVID-19指南培训、主持发热患者诊疗、医院PCR实验室等,并陪同县领导视察基层防控。虽然没到最前线,但同样为抗疫事业做着贡献。

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到管理,从县城到乡村,从医疗到社会,从依靠上海到发动当地,这是他总结的上海医疗援建基本思路。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帮扶贫困群众,如“格桑花之爱”的先髋儿童来沪手术。他牵头设立医疗帮扶项目,先心、唇腭裂、足外翻畸形和重疾患者也能得到帮助,解除病痛的同时免除后顾之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将不会重现。

他的付出得到了沪藏各方的认可,个人获年徐汇区卫健系统、年日喀则市和萨迦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表示,殚精竭虑,积极工作,全力付出,帮助更多的藏族同胞,这份内心的充实感无比珍贵,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徐中心党聚汇

供图供稿|第五党支部

图文编辑|党委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luel.com/nzyy/7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