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部包块、
肠梗阻、发热、
关节痛、皮肤红斑、眼虹膜炎、口腔溃疡、
大便会从腹壁、膀胱、阴道里出来
……
如此奇奇怪怪、千差万别的症状现,就是消化道的头号怪病——克罗恩病。
此病在年才由美国外科医生克罗恩进行系统描述,年才被正式命名为“克罗恩病”,可以说是个“新病种”。由于克罗恩病的正式命名较晚,国内的很多临床医生对这个病都知之甚少。
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困难,起病隐匿、探查困难,常与其他常见的胃肠疾病混淆。对于很多人来说,克罗恩病就像“地雷”一样,一不小心“踩雷”,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驴友小陈,最近因肛周脓肿而住院动手术,出院后伤口一直就长不好,不得不又做了一次手术。可一段时间后出现频繁腹泻,体重下降到90斤左右,后来病情逐渐得以控制,伤口也变小了,但就是腹痛,一天痛一两次。
医生怀疑是克罗恩病,于是便做了肠镜。肠镜发现,肠道内有跳跃式鹅卵石样不规则黏膜隆起,表面糜烂,一碰就出血。小陈终于被确诊为克罗恩病。
医院朱立春主任介绍:临床上,对于复发部位与原病灶部位不一致、伴有消瘦、胃肠道症状的时候,应该考虑克罗恩病的可能性。
克罗恩病起初发病一般在消化道,常常与其他肠道疾病有相似之处,有时跟急性阑尾炎的症状极为相似,临床上患者如有消瘦、胃肠道症状的时候,应该考虑克罗恩病的可能性。
如同时出现多种肛周病变,如非正中线部位的肛裂、溃疡空洞、肛管狭窄等,临床上应考虑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表现可以非常相似,有时候难以鉴别,因此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诊断克罗恩病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多数都是先排除其他疾病,然后在大便培养、内镜检查、组织活检等辅助检查之后,综合分析才能下一个诊断。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有时候难以避免临床误诊、漏诊。但要提高对克罗恩病认识,避免患上这种难缠的疾病。
(完)
本文内容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