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枣不吐核儿很危险,每到端午总有类似病例发生,不光是枣核,鱼刺也是腹中杀手,对于误吞各种奇怪异物,到底是大家不够重视,还是枣核儿鱼刺儿太调皮呢?美食形状各异,吃饭还需谨慎,刻不容缓,马上播出!
老太吃完粽子
枣核找不着了
端午节刚刚过去,但是很多人家里的粽子却没吃完,香香糯糯的的红枣粽子也是老人小孩都喜爱的食物,但是一不留神就容易惹祸。这不,曹大娘吃完粽子就发现枣核找不着了。
患者曹大娘
大清早收拾完了在家热俩粽子吃,吃一口还挺好的,吃第二口粽子那个枣都黏糊了,我寻思给枣吃了,谁知道吃完没吐出枣核,就知道是咽肚子里去了。枣核就吞了下不去了,也上不来也下不去了,一咽吐沫还疼啊,还发涨,我就不敢继续吃东西了,他们说你再吃个饼子试试,我说不行。
幸好曹阿姨没听家人的话用饼子咽,而是医院就诊。结果一检查,这枣核还真是卡住了。
由于曹大娘来得及时,枣核嵌顿的位置也不是很深。医院消化内镜的张晶主任决定立即通过内镜把异物取出来。
医生把枣核一侧嵌顿的地方给它挪开,再用一个网篮把这个枣核纵向的固定住,然后把枣核从咽喉部给取了出来。
所幸曹大娘就医及时,也没有继续食用其他食物,所以嵌顿的不是很严重,手术后检查嵌顿的位置没有活动性出血,也没有穿孔和瘘这样的情况。
手术后,曹大娘说她再也不想吃粽子了
曹大娘有一个特别值得大家借鉴之处,就是她发现可能是有东西卡在喉咙里了,没有听信家人说的办法,医院才没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然而医生也遇到因为使用不恰当的方法造成损伤的案例!
请看视频
专家为您更新观念:
误吞异物后,不要继续食用其他食物,是不科学的?,会造成进一步的梗阻,而且尖锐的异物会划伤食道,造成更大的伤害;医院就诊,防止出现感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类似枣核这种既细小又尖锐的食物,一旦误吞耽误的时间越久,治疗起来就会越麻烦,这不,连一位“老医生”都中招了!
莫名腹疼
“枣”出原因
王女士是一名医生,今年六十多岁,突然的肚子疼让她觉得奇怪,就自己排查起了这种莫名腹痛的原因。
王女士自己排查了一圈也没找出个所以然来,持续了一周,疼痛感却越来越重,王女士这才来到了医院。
医生在CT检查中发现,这位患者的胃窦部的胃壁明显增厚,有水肿的表现,为了进一步判断,医生又给王女士做了一个胃镜,这才发现了问题。
在胃镜下看到,枣核两端已经深深地插入到胃壁当中了,留出来表面一段,大概也就有1厘米左右的宽度。
医生通过向胃部打气让胃胀起,然后用异物钳把卡在胃里的枣核垂直起来一点点通过食道、口腔,经过十几分钟终于把枣核从王女士的胃里取了出来。
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莫名的腹痛是这个枣核引起的,而且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误吞了这么大的枣核。不幸中的万幸是枣核没有扎破食道,如果扎破食道后方的主动脉,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不要觉得枣核那么大不会误吞,对自己负责才是关键!
除了枣核这样的异物,鱼刺,鸡鸭的骨头也是误吞的“常客”!一旦误吞,那它们去哪可就不是你说的算的了。误吞致命可不是夸张说法!
请看视频,听专家解释!
误吞其实很容易发生,但可能你听到更多的是异物卡喉,那如果误吞的异物一直顺着消化道往下走,它的最终会在哪里停留呢?
一根鱼刺在体内的“旅行”
章先生因肛周反复发炎,流脓,给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因部位隐私,不便就医,章先生也就一直忍着,直到最近如厕时,感觉疼痛实在难忍,才在家人的医院就诊。
患者章先生
晚上如厕以后感觉总有个东西在肛门里面,然医院来看的,下午准备手术的时候就开始发热了。
章先生入院后,除了肛周疼痛,还出现了发热症状。许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最终通过肛周脓肿手术,发现在章先生的肛周居然隐藏着一根4厘米且较粗的鱼刺。
找到祸根后,许医生立即将鱼刺取出,消除了感染源,清洗脓腔,彻底解决了章先生的痛苦。这根惹事的鱼刺为什么没有卡住章先生的咽喉,却“卡”在他的肛周?医生说,这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关。
幸好章先生的食道,胃部和小肠都没有太大的损伤,只是在最后肛门处有一定损伤。但是章先生也因此遭了不少罪。
其实误吞是可以避免的,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就餐习惯。
专家提醒:
改掉吃饭时的不良习惯,细嚼慢咽,预防才是关键。一旦意外发生,千万不要私下处理,别犹豫怕麻烦,要及时就医,以防更严重的危害出现。对于家中的老人和儿童的监护也很重要,发现异常早治疗,千万别拖延!
本期嘉宾
大连市医院中日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张晶,将和我们聊一聊吃东西误吞该怎么办!小心吃进“不速之客”,今晚19:20的《刻不容缓》不要错过哦!
公共频道刻不容缓
今晚19:20播出
快来点个“在看”吧!
记者:邵宇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