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贴士便秘的小秘密

桑大师

采撷阡陌,沁入心间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

常见疾病

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溃疡、直肠炎、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结肠良、恶性肿瘤、Crohn病、先天性巨结肠症、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

症状起因

(一)功能性便秘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打乱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致排便困难;结肠冗长。

(二)器质性便秘

1、直肠与肛门病变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和溃疡、直肠炎等。

2、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如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等。

3、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结肠良、恶性肿瘤、Crohn病、先天性巨结肠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等。

4、腹腔或盆腔内肿瘤的压迫(如子宫肌瘤)。

5、全身性疾病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如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意外、截瘫、多发性硬化、皮肌炎等。此外,血卟啉病及铅中毒引起肠肌痉挛,亦可导致便秘。

6、应用吗啡类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药、镇静剂、抗抑郁药以及含钙、铝的制酸剂等使肠肌松弛引起便秘。

治疗手段

(一)器质性便秘的治疗:治疗原发病。

(二)非器质性便秘的治疗

1、先采用严格的非手术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使其符合胃肠道通过和排便运动生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及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加运动。

(2)调整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

(3)治疗原发病和伴随病,有利于治疗便秘。

(4)尽可能避免药物因素,减少诸类药物可能引起的便秘。

(5)针对导致便秘的病理生理选用药物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应选用肠动力药,合理选用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和刺激性泻剂。应避免滥用泻剂。

(6)生物反馈治疗,纠正不当、无效的排便动作。

(7)中医药治疗。?

2、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术式,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引起便秘的主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或续发的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便秘患者多有腹痛、腹胀,甚至恶心、呕吐,多见于各种原因的肠梗阻;

慢性便秘多无特殊表现,部分病人诉口苦、食欲减退、腹胀、下腹不适或有头晕、头痛、疲乏等神经功能症状,但一般不重。排出粪便坚硬如羊粪,排便时可有左腹部或下腹痉挛性疼痛与下坠感,常可在左下腹触及痉挛之乙状结肠。

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因痔加重及肛裂而有大便带血或便血,患者亦可因此而紧张、焦虑。

慢性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经产妇女,可能与肠肌、腹肌与盆底肌的张力降低有关。

日常护理

1、减轻病人的心理不安和恐惧,予以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2、要多饮开水,每日晨起可饮一杯温开水,以湿滑肠道。如无禁忌,每天至少摄入ml液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3、观察病人的排便状况、粪便的性质及量,积极寻找引起便秘的原因。

4、指导病人做适当活动,如腹部按摩,练腹肌和肛提肌的仰卧起坐运动等。

5、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定时去厕所蹲10~20分钟,日久即可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6、其他对症处理,如局部(腹部)热敷、应用缓泻剂、灌肠、栓剂及徒手掏便等手段可协助通便。?

注意事项

若患者卧床,应经常帮助其翻身和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活动。如果患者腹肌薄弱和松弛,教其做腹肌锻炼,以帮助其缓解便秘的压力。

大师交友,分享、点赞、在看三连为证!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luel.com/nzyy/6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