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变化从一纲多本到一纲一本,从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材的深化改革,小学语文开始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从“一纲多本”到“一纲一本”,从“小书”到“大书”,短短几年时间,语文教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人教版教材(小)与部编版教材(大)然而,教材改革的浪潮并没有完全退去。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部编版”的教材其实还没有定型。就三年级的语文而言,就出现了两版略有不同的教科书。部编版教材:旧版(左)与新版(右)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大体一致,略有改动。改动一:在第三单元中,第8课《去年的树》更换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课文以小鸟与“大树、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赞扬了小鸟与大树之间纯真的友谊。文章语言平实、情节曲折、感情真挚,令人感动。本文最初是原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1课,后来被初版的部编版教材收录为三年级上册课文。而如今又被删掉,着实令人费解。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目录)《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合家欢乐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本文最初是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14课,如今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将其收录为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我想,这也许是编者考虑到童话故事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原因吧!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目录)改动二:在第四单元中,第14课《不会叫的狗》改名为《小狗学叫》。其实,《不会叫的狗》和《小狗学叫》的内容是一样的,属于同一篇课文。个人认为,两个标题的意思差不多,完全没有改动的必要。此外,本书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也是由原人教版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更名而来。对于这种只更改课题的改动,我觉得有些不妥,这样做容易让读者产生误会,以为这是两篇不同的课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众所周知,在以往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三不知”的课文。所谓“三不知”,即不知课文来源,不知出自何时,甚至不知作者姓名。然而,这个突出的问题在部编版的教材里并没有得到解决,如第3课《不懂就要问》,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等五篇课文都属于“三不知”课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的“三不知”课文我们知道,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大多是由于时间久远的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针对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个人建议在教材的后记里说明这个情况。与此同时,在这类课文的底部注明“作者不详”或“作者佚名”等字样。这样做既可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又可以避免因版权问题引发的纠纷,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最新版“编部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总而言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材改革同样也不例外。虽然“部编版”教材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luel.com/nzyy/11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