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编版语文教材有着它的严谨性的底线,对于课文的作者,在措词上十分严格,宁愿在作者一栏上空置,也不接受那些以讹传讹的作者名。
比如,经典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作者,在网上搜一下,都称作者叫:褚娇娜.
其实褚娇娜是北京一所小学的老师,只是因为讲授过这篇课文,就被认为是这篇课文的作者,张冠李戴,荒唐可笑。
而更为荒唐的是,本该以严谨著称的《百科知识》杂志也偏听偏信,在发表的文章中当起了错误的信息传声筒,称《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作者是褚娇娜。
再看经典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目前的教科书里并没有署上作者姓名,但是在网上搜索一下,会发现不知从哪里衍生出的错误信息,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董玲秋。
甚至一些教参读物,也在书中公然接受了这些教科书并没有明确的作者信息,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董玲秋。
再看看在小学课本里非常著名的科普小品《蝙蝠和雷达》,又叫《夜间飞行的秘密》,在网上搜一下,会发现所有的答案都告诉你,它的作者名叫:郭锦媛。
用郭锦媛的名字搜索一下,没有显示其人有任何的与《蝙蝠和雷达》相关的痕迹。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也叫《夜间飞行的秘密》的作者是科普作家郝应其。
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原作者是张加毅,《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原作者是徐柄春,这已经被网友寻根刨底查访出来了,但要代替网上四处漫溢的错误信息,还要假以时日,毕竟讹错盛吹了太久,扭转起来确实难度较大。
这些重要的作者信息,是体现一本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的重要维度与尺度,随着全民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