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话传承
“家风家教话传承”读家故事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交通之声《人在旅途》节目通过邀请嘉宾访谈,从获得了自治区文明家庭、内蒙古好人、内蒙古五好家庭等主人公的讲述,收获了无数的感动。
汪海鹰,呼伦贝尔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任满洲里市第二小学教导处主任。丈夫陈超,原满洲里市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年底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女儿陈星奇在第二小学上学。她参加教育工作二十年,始终坚定政治信仰,模范带头,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勇于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生活中,她孝敬老人,爱护孩子,邻里和睦,支持丈夫献身国防。年1月和年12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军区联合表彰为“百名好军嫂”、“最美军嫂”。年12月获得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全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一、信念坚定,律己育人。做为一名教师,她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从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二、潜心教学,精益求精。汪海鹰一直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一向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兢兢业业、结合工作不断探索,平凡的工作见证了一名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贞。年4月被评为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年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学科带头人;年10月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年1月被评为呼伦贝尔市骨干教师;年9月被授予满洲里市"名教师"光荣称号以及“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年录像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获自治区一等奖;年教师范文《爸爸的爱》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一等奖。
三、紧贴实际,贴心暖心。在同事眼中,她真诚、务实、奋进;在学生眼中,她慈爱、可敬;在家长眼中,她责任心强、善待孩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教师。汪海鹰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工作。在班级里提出了“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她爱的双翼下被呵护”是她不舍地追求。年被评为满洲里市劳动模范,年、年获得满洲里市优秀教师称号。
四、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结婚17年来,简单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全家衣着朴素大方,生活精打细算。是一个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让人羡慕的家庭,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
五、尊老爱幼,言传身教。公婆不在身边,她经常打电话给公婆,嘘寒问暖。丈夫在部队工作,常年两地分居,她默默承担起教育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重任,从不托爱人后腿。她善待父母,在家中能抢挑重担,任劳任怨。注重家教家风,用她自己的话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策划:党睿
原标题:《“家风家教话传承”读家系列访谈--自治区文明家庭获得者汪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