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健康坊痔疮的常规治疗

健康是为了踏上新征途

《痔疮的常规治疗》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十人九痔”,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出,痔的发病率在人群中是多么地广泛和普遍。

痔病,通常也称为“痔疮”,某种阶段也称之为“痔瘘”。痔瘘作为一种疾病被记载,在我国最早可追朔到古代“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一书。书中不仅提到了“痔瘘”这种疾病,还列举说明出了“栎、飞鱼、虎蛟、腾鱼”四种可以食之治疗“痔瘘”的药物。

《神农本草经》对痔病也有记载,并且还进一步划分出了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五痔‘’之說。到了随代,医家又增补了“酒痔”和“气痔”。后世的唐宋时期,诸多医家对于‘’痔病‘’的研究分析,又上升了一个高度程度。如唐代的《外台秘要》,宋代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不仅又明确地划分出了“内痔”和“外痔”具体症状范畴,还对其病理病因做出了明确分析论述,这就为全面治疗痔病,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辩证指导。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看出,痔病不仅是一个高发广发性的疾病,也是一种伴随人类历史悠久的疾病。

现代医学对于痔病的研究归属于“肛肠疾病”范畴,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牵头进行了一项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以上人群的肛肠患病比例高达50.1%,其中痔病患者的比例数高达49.14%(即肛肠疾病人数的98.09%)。

痔病,现在习惯上称之为‘’痔疮‘’,是因为其诸多病发表现症状类似于诸多“疮疡”的表现,如:红肿、痛痒、溃烂、脓变等。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痔疮患者早期通常是无任何症状的,这类患者比例可占大约40%,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潜伏性因素积蓄到一定的程度,会在某一个阶段借助某一种内外有利因素陡然发生,最常见的初始症状主要就是排便时出血、肛肠疼痛、肛门瘙痒等等,严重的,可发生痔赘脱垂等。

一、

现代医学对痔疮的病理解释:

01

肛垫下移

肛垫,就是肛管内侧呈环状的丰富的静脉血管网、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它们起着闭合肛管、控制排便的作用。人在排便时,肛垫会受到向下的压力,粪便被推送向下,排便后再收缩回肛管。所谓“肛垫下移”,就是说肛垫的弹性回缩功能减弱,增生肥大,发生充血,逐步下移,久而久之就下垂形成了痔。

02

静脉曲张的病理

因为肛垫组织里分布有丰富的静脉,这些静脉在学术上被称之为静脉丛。这些静脉丛比较特殊,首先是自身内部没有静脉瓣,而且还位于腹盆腔的最低处,其周围组织都比较松弛,这就使得这些静脉丛很容易发生充血或瘀血,而后,又因为静脉壁承受着过多的压力,时间长了就形成了静脉曲张。值得强调的是,在形成这些静脉曲张的过程当中,如果患者习惯于长期坐立,或者已经有所便秘的迹象,再或者适逢孕期或自身患有前列腺肥大、肝硬化、盆腔囊瘤这些疾病,那么就会更加加速和加重此类静脉曲张,如此一来,痔疮就会更容易发生和复发了。

二、

传统医学对痔疮的分类:

01

内痔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即直肠下端,一般不会经肛门缘露出,内痔是根据痔从肛管向外脱出的程度进行分级的,通常分为以下四种等级:

Ⅰ级痔:痔大便时出血,有隆起,没有脱出。

Ⅱ级痔:排便时有痔赘脱出,便后可以自行复位,可伴出血。

Ⅲ级痔:用力(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或负重)时有痔赘脱出,需手动复位,可伴出血。

Ⅳ级痔:长期痔赘脱出,手动复位无效,可伴出血。

02

外痔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即肛管内,常常在肛门缘可以摸到痔赘,患者会感觉肛周疼痛、肿胀、异物感和瘙痒。

03

混合痔

混合痔在齿状线附近,由痔内、外痔静脉丛曲张并相互吻合贯通形成,同时具有内、外痔的一些特征。

三、

痔疮的不同类型症状:

01

内痔的常见症状

内痔的症状主要表为出血和痔赘脱出,间断性便后鲜血最为常见,一般无疼痛。血液鲜红,在排便结束时覆盖在大便表面,有时会成滴滴下。有严重者可表现为喷射状出血。部分患者因慢性失血,会出现贫血相关症状,例如头晕和乏力等。

(1)体积小的内痔短期内不会明显变大。

(2)大的内痔可能从肛门脱出,严重的需要在排便后将其从肛门手动推回复位。

(3)有的痔赘从肛门脱出没有及时回缩而卡顿住,则痔的血液供应中断,称为“绞窄性痔”,引起组织坏死甚至感染,伴剧烈疼痛。

02

外痔的常见症状

外痔的主要症状表现是肛门不适、持续潮湿不洁,有时瘙痒,痔赘外露。如果伴有炎症,则肛周疼痛明显。有时血液淤积在皮下,形成疼痛的肿块,称为“血栓痔”或“凝血痔”,这类痔极易出血,且伴有剧痛。

03

混合痔的症状

混合痔的症状,就是病发往往同时表现出内痔和外痔的某些症状。具体的说,内痔发展到Ⅲ度以上时里可能导致为混合痔。

这里需要做一个附加说明:如果混合痔再逐渐加重,痔赘会呈环状脱出肛外,此时即称之为“环状痔”。而脱出的痔赘如果不能及时还原肛内,即刻导致“绞窄性痔”或“嵌顿性痔”,此时往往会出现水肿、瘀血,甚至坏死,经常伴有剧痛,这种情况通常就要采取手术配合治疗。

四、

痔疮的常规治疗:

目前来讲,手术治疗痔疮已经成为西医的主要方法,而手术治疗痔疮也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很多早期痔疮患者是不适宜手术的,而且很多患有并发症综合症的痔疮患者也不宜手术,而一些治疗痔疮的西药功用基本上都体现在治标层面,这显然只能起到片面治疗或暂缓症状的效果。

相较于西医的手术和药物,中医药在治疗痔疮方面所遵循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三项基本法则,对于大多数痔疮患者来说,也许都更加稳妥适宜。

中医药对痔疮的偏重治标之法,主要体现在止血、止痛、通便几个方面;而偏于治本之法的治疗目的,功在清热解毒、清热利湿、补中益气;至于标本兼治之法,便是针对病期日久病势较顽固者,以内攻外宣之势,消伐托补并施,致使其化瘀散结、托疮生肌、升阳固举而愈。

五、

痔疮常规对症用药:

1、痔疮肠风便血,血色鲜红,血量较多

(1)脏连丸(猪大肠、槐角、黄芩、黄连、地黄、赤芍、地榆炭、荆芥穗、当归、阿胶):清热止血、疏风燥湿,主治痔疮肠风便血。

(2)四红丸(大黄、大黄炭、槐花炭、当归炭、地榆炭):凉血止血,主治热血溢血,便血量多。

(3)槐角丸(炒槐角、地榆、黄芩、炒枳壳、当归、防风):主治痔疮肠风便血或肠毒便血,血在便前,血色鲜红或便后下血,血浊色暗。

2、痔疮大便带血,口干口苦,便秘肛肿,肠燥便秘,胸腹胀满

(1)止红肠澼丸(生地、黄芩、黄连、栀子、地榆、槐花、侧柏叶、荆芥穗、乌梅、当归、阿胶、升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痔瘘出血,肛肿肛裂,肛肠溃疡。

(2)痔瘘丸(大黄、槐花、桃仁、地榆、刺猬皮):消肿解毒,通便,化痔散结。

(3)麻仁润肠丸(火麻仁、大黄、陈皮、木香、杏仁、白芍):润肠通便,主治老人或体虚之人习惯性便秘或产妇便秘,痔疮便秘及出血,肠胃燥热、脘腹胀满。

3、痔疮日久反复,肛瘘便秘,便血血色紫暗

(1)化痔灵(琥珀、三七、熊胆、枯矾、石榴皮、黄连、槐花、文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止痛;治疗痔疮肛瘘、脱肛、便血,多年老痔。

(2)震灵丸(赤石脂、禹余粮、朱砂、紫石英、代赭石、乳香、没药、五灵脂):摄血,消肿,定痛。

(3)麻仁滋脾丸(熟大黄、火麻仁、厚朴、郁李仁、杏仁、枳实、白芍):润肠通便,健脾消食。

4、痔疮反复发作,便血便秘反复,脱肛坠肛反复,气血亏虚

(1)舒痔丸(槐角、槐花、地榆、胡黄连、荆芥、生地、丹皮、当归、大黄、茯苓、刺猬皮、枳实、黄芩、乳香、甘草):清热活血,治疗痔疮脱肛下坠,出血便秘。

(2)痔瘘舒丸:主治痔瘘、肛瘘。

(3)补脾益肠丸(黄芪、党参、当归、白芍、木香):补中益气健脾,生肌消肿,止痛止血。

5、混合痔疮,反复顽固,内痔、外痔、血栓痔,肛瘘、肛裂、便秘、痔瘘、脓肿便血

(1)鳖甲消痔胶囊(鳖甲、银藤、地榆、槐花):主治痔瘘发炎、出血、疼痛、肛裂脓肿。

(2)化痔片(槐米、三七、茜草):治疗内痔、混合痔、血栓痔。

(3)痔疮丸(地榆炭、紫草、槐花炭、陈皮、火麻仁):清热,止疼,散瘀,通络,生肌,止血。

6、慢性痔疮便秘便血,旷日持久反复发作,手术治疗后复发便秘便血,或手术后愈合不良,肿裂痛痒

(1)痔炎消冲剂(火麻仁、金银花、槐花、绵茵陈、白芍、紫珠草、白茅根、地榆、枳壳、三七):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止血消肿,止痛。

(2)痔快好拴(按说明书使用):止血止痛,消炎收敛。

(3)熊胆痔灵软膏(熊胆、冰片、蛋黄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止痒,止血。

六、

痔疮非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痔疮病人,不适应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身体又适宜做手术的患者,如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身体患有多种基础病,或某些胃部暂时不适宜服用药物的患者,可以酌情选用以下“痔疮栓”或“痔疮膏”进行治疗

1、痔疮以肿痛出血为主症

(1)痔疮膏(黄芩、栀子、大黄、黄柏、苦参、紫草、地榆、槐花、槐角、地黄、刺猬皮、血余炭、五倍子、当归、红花、木鳖子、罂粟壳、冰片、蜂蜡):治疗痔疮肿痛出血,大肠热盛,湿热郁结,便秘。

(2)化痔栓(黄柏、苦参、洋金花):治疗内痔、外痔、血疮,便后出血。

(3)消痔锭(五倍子、大黄):收敛止血,主治痔疮出血。

2、痔疮以便秘、肛周充血、红肿瘙痒为主症

(1)导便栓(按说明书用药):治疗习惯性便秘。

(2)太宁栓(角菜酸脂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固体半合成甘油脂):治疗痔疮肿痛充血,肛门瘙痒。

(3)熊胆痔疮膏(熊胆、制炉甘石、麝香、冰片、珍珠母):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痔疮痛痒、湿痒。

3、痔疮内痔肿痛,外痔脱出,或内痔手术后感染,痛疼溃烂出血,肛裂肛窦炎等

(1)九华膏(滑石、月石、龙骨、川贝、银珠、冰片、凡士林、液状石蜡):治疗痔疮红肿、疼痛、出血、溃烂,手术后感染。

(2)痔息栓(按说明书用药):治疗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管水肿。

4、年迈体弱,或手术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复又痔疮感染,湿毒下注成脓,渗液腐蚀溃烂

(1)痔舒适洗液(槐角、三七、苦参、硼砂、冰片、白矾、蛇床子、败酱草、马齿苋、艾叶、金银花、防风):坐浴外洗患处。

(2)生肌散(血竭、没药、乳香、象皮、冰片):化腐生肌,解毒止痛。

(3)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牛黄、珍珠、三七):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此类患者,先以“痔舒乐洗液”坐浴或外洗清洁患处,然后再用“生肌散”外敷患处,每天1~2次;疮面恢复后,可持续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一段时间,以作巩固。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再见!

1、本文内容为苍松医生实际诊疗经验及个人学习心得归纳整理,欢迎大家转载交流学习,但转载请注明出处。

2、文中治疗方案可供读者做家庭治疗指导。鉴于某些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人体质不同等因素,读者对文中涉及的药方和成药,不可盲目照搬套用,要认真阅读对照文中对疾病类型及症状的辨别和分析。

3、如读者对文中内容及个人病症有疑虑,可直接添加苍松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luel.com/gznz/7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