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小学语文爱在乡村教育名师送教活

秋风习习迎贵客,小语成员共切磋。11月10日下午,红日小学迎来了涟水县小学语文“爱在乡村教育”名师送教活动。

活动安排

现场回顾精彩展示

红色讲堂现场

周海荣老师执教内容是二年级年级上册《雾在哪里》。周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理,读的形式多样。她还很善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及时鼓励他们的勇敢表现,让他们投入课堂,进入文本,放声朗读,大胆展示,真是让朗读走进学生的心里。

何红老师执教内容是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何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抓住“美丽”“有限”“渺小”“唯一”四个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坏。何老师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地球图片,又如看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地球的美,还有带领学生美读等。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思绪飞扬,想象丰富,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录播室现场

徐高峰老师执教内容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比方在指导学生感悟描写鱼多,鱼美的优美句子的同时,进展了“有.....的.....”的句子训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谴词造句的艺术。

张颖老师执教内容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张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有齐读,有个人读,有配乐读,有回声读,以读促学,以读促长。张老师还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引导与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评课议课以思促教

在县发展中心王玉琳主任的带领下,大家都能认真听课,并且畅所欲言,谈各自的看法、见解、认识、收获。

该校朱亚林老师点评徐主席的课堂以生为本,放手给学生留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着力点在学生的“生长”,非常符合“融学·生长课堂”的理念。

张梦洁老师认为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别出心裁,重点抓住“读”,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触摸文言韵味的同时激发学生文言兴趣。

张晋茹老师觉得周老师教学独具特色,整节课语文味扑鼻生香,听说读写环环相扣,周老师对学生朗读训练的重视,师生的反复诵读中更是将醇厚的语文味释放得淋漓尽致,尽显语文教学的特色。

郑立媛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反复诵读,积极思考,在反复朗读中读懂了意思,领悟了文章内涵。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其他学校教师代表:周庆华老师、苍艳老师、李洁老师、乔兵霞老师,也分别对展示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心得。她们认为几位执教者都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读“悟趣”。在反复的朗读中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扎实地诵读,想象,思考,表达,还原了课堂本色。学习任务的设计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获得感,充分体现“融学·生长课堂”的理念。

专题讲座专业引领

来该校支教的南门小学毛素玲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融学·生长课堂”》。她认为“融学·生长课堂”是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宗旨,用多样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具体的任务中实现真实学习、深度学习、主动学习,既有看得见的学习过程,更有看得见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设疑引思,问学促“长”;析疑寻究,探学助“长”;释疑解惑,评学强“长”;生疑延展,拓学增“长”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达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毛老师精彩的讲座让老师们对“融学·生长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座老师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活动总结同研共长

活动最后涟水县教师发展中心王玉琳主任给予本次活动高度评价,并指出好课的标准——守正初心,“正”是教学参考书,“心”在做“正”的时候搭支架,创情境,用支架和情境让学生生长。“融学·生长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生长为出发点,以学教融合、师生共同成长为立足点。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取得了圆满结束,不仅搭建了校际间教师交流的平台,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一所新兴学校,我们亟待成长,“送教下乡”活动就像一股春风,对今后我校“融学·生长课堂”的实施,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图片

张雨茜秦冰倩

文字

李金华薄梦蕾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luel.com/gznz/10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