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热带海洋生态系统
那么整个印度西太平洋
特别是南中国海
是最多样化的珊瑚礁系统的家园
南海覆盖了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与九个沿海国家接壤,形成了一个主要的大型海洋生态系统。南海位于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这些与海洋接壤的国家,其漫长海岸线上拥有丰富的珊瑚礁,这些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态系统中独一无二的,当然也是最丰富多彩的。
珊瑚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很大,珊瑚礁有助于保护海岸免受侵蚀,而珊瑚丛是小鱼、虾和贝类的栖息地,没有这些珊瑚,也就没有南海丰富的渔业资源。
然而珊瑚是脆弱的动物,它们喜欢清澈、温暖和优质的水,温度、盐度或水质的微小波动可能导致大面积珊瑚死亡。今天,全球海洋温度的升高,人类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都威胁着海洋里这些多姿多彩的生物。
在中国三亚,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的工作就是挽救南海的珊瑚,她被人称作“珊瑚妈妈”。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黄晖研究员。
中国“珊瑚妈妈”黄晖研究员黄晖第一次接触珊瑚是年,当时的她刚刚博士毕业,在进入中科院南海研究所三年后,跟随中国珊瑚分类学的先驱邹仁林老师,踏上了研究和保护南海珊瑚的征程,而这一干就是25年。
年黄晖老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三亚的海湾里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丛,点缀着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鱼和虾。从那以后,随着城市的开发,珊瑚丛逐渐从海岸线消失了。
黄老师说“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失去了80%以上的珊瑚礁。在南中国海,海床上的珊瑚覆盖率从60%左右下降到20%左右”,“我们一直在记录中国珊瑚的面积。遗憾的是,它每年都在缩小。”
这听起来让人非常痛心,但却是严酷的现实。为了帮助南海的珊瑚群落恢复,黄老师决定在海底种植珊瑚。年,她在海南三亚组建了一个团队,负责三亚周围海底珊瑚丛的修复。
他们首先根据不同的海底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珊瑚,然后在苗圃培育“珊瑚苗”,之后用胶水和钢架把珊瑚苗绑在海床上,然后将它们移植到海底。在种植珊瑚之前,还需要清除岩石并平整海床。
然而,在海底种植珊瑚并非易事,海浪、晕船、台风往往让她的团队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种植好一片珊瑚丛,而且过程充满危险。
尽管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但是他们的努力还是取得了成效。从年到现在,黄老师和她的团队已经在南中国海的海床上种植了15万棵珊瑚,覆盖了超过20万平方米的面积,黄晖老师也因此被大家称作中国的“珊瑚妈妈”。
谈到未来,黄老师说“水下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时间,种植珊瑚只是恢复水下生态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种植更多的植物,希望珊瑚逐渐变成森林,鱼虾会重新回来。”
“珊瑚妈妈”说:“珊瑚种植是我们毕生的目标,我最大的梦想是再次在三亚的海底看到大量的珊瑚,我很高兴看到海底生态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变得更好。”
02:12年春节,让我们跟随“少年极先锋·南海青少年科学考察队”,乘坐“张謇号”海洋考察船,一起到三亚和南海去欣赏和保护那些多姿多彩的海底珊瑚吧!
国内首次由青少年组成的南海海洋科考队将于年1月22日在三亚启航。9天的时间里大家将乘坐“张謇号”海洋考察船前往南海西沙群岛,跟随海洋专家一起揭开南海的神秘面纱。在航行中同学们将有机会操作无人机、无人艇、潜航器、海底拖网等一系列海洋研究的专业设备,开展海底地形、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考古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并将踏上西沙岛礁,在祖国南海留下自己探索科学的身影!
少年极先锋·南海青少年科学考察少年极先锋寒假南海科学考察活动即将启航!国内首次由青少年组成的南海海洋科考队将于年1月22日在三亚启航。9天的时间里大家将乘坐“张謇号”海洋考察船前往南海西沙群岛,跟随海洋专家一起揭开南海的神秘面纱。在航行中同学们将有机会操作无人机、无人艇、潜航器、海底拖网等一系列海洋研究的专业设备,开展海底地形、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考古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并将踏上西沙岛礁,在祖国南海留下自己探索科学的身影!